《追夢人》導演陳木勝鼻咽癌逝!醫師點6症狀最易輕忽「鼻塞就是警訊」
編按:以《追夢人:天若有情》、《掃毒》、《保持通話》等電影廣為人知的香港導演陳木勝,昨(23)日因鼻咽癌病逝,享年58歲。據港媒報導,陳木勝去年拍攝電影《怒火》時突然感到身體不適,未料檢查確診為鼻咽癌末期,雖然停下工作專心治療,仍不敵病魔辭世。 (編輯推薦:球王證實罹鼻咽癌!鼻塞≠小感冒,小心鼻咽癌4前兆)

陳木勝擅長拍攝香港盛行的警匪動作片,他的第一部作品是劉德華、吳倩蓮主演的經典電影《追夢人:天若有情》,當時為掛名導演,但監製片中大部分的場面,之後陳木勝開始嶄露頭角,先後以《衝鋒隊怒火街頭》、《新警察故事》、《保持通話》、《掃毒》等片,5度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獎提名。陳木勝去年底拍攝由甄子丹、謝霆鋒主演的《怒火》,期間身體感到不適,檢查後確診為鼻咽癌末期,為了專心治療,《怒火》後期製作轉交他人,但最後仍撒手人寰,令親友相當難過。

鼻咽癌初期沒有太大的症狀,可能只會出現類似感冒等身體不適,若工作繁忙容易忽略,因而延誤治療,就曾有一名鼻咽癌案例的症狀為鼻塞,誤以為是睡眠呼吸中止症,直到咳出血痰才發現情況不妙緊急就醫,最後發現長了一顆幾乎占滿鼻咽部的腫瘤。

【早安健康/陳亮宇醫師】56歲張姓男子長期有鼻塞困擾,過去四個月來情況加重,加上晚上睡覺時經常打鼾,還以為是睡眠呼吸中止症,沒想到日前竟然咳痰咳出血絲,趕緊就醫檢查,才發現已罹患鼻咽癌第一期。經初步理學檢查發現,患者鼻中膈僅略微彎曲,下鼻甲也不太肥厚,應非造成鼻塞的主因,於是透過內視鏡檢查發現,原來鼻咽部長了一顆腫瘤,幾乎占滿鼻咽部,經切片證實為第一期鼻咽癌。

X光
 

愛吃醃漬食物…長期鼻塞檢查竟是鼻咽癌,腫瘤幾乎占滿鼻咽



鼻咽癌在中國大陸東南沿海各地區有較高的發生率,又以40至50歲的男性最常見,發生原因與遺傳、EB病毒感染、環境因素(如醃漬物、抽菸、喝酒、嚼檳榔等)有關。張先生回想生活中與鼻咽癌有關的危險因子,發現自己十分愛吃醃漬食物,後來他接受放射線治療,目前恢復狀況良好,也警惕自己戒除吃醃漬品的習慣。
 

除了鼻塞、打呼,鼻咽癌還有哪些症狀

 
  1. 頸部摸到腫塊
  2. 單側鼻塞
  3. 頭痛
  4. 中耳積水
  5. 鼻涕或痰帶有血絲
  6. 臉部麻痺

通常早期鼻咽癌的預後相當不錯,透過放射治療即能達到不錯的效果,但因治療過程會使口水變稠變乾、味覺改變、脫皮等,需特別注意口腔清潔及多喝水,才能降低療程中的不適。
 

預防鼻咽癌:5件小事一定要做到!



遠離醃漬物、菸害、出門配戴口罩等,平時多攝取蔬果,增加抗氧化能力,是預防鼻咽癌的不二法門,若有鼻咽癌家族史的民眾,發現異狀應立即赴醫檢查,才能早期發現、早期治療。

mi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官陳時中今天宣布,台灣接獲通知,菲律賓檢出1例從台灣出境的新冠肺炎無症狀陽性個案,為在台工作的菲籍女性。陳時中指出,個案在台期間及返菲期間都無症狀,初步匡列21名接觸者,已知2人核酸檢驗陰性。

mi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魚刺卡喉嚨趕快吞口飯?3個行為大錯!正確救命方法這樣做
【早安健康/巫漢盟醫師】 

孩子吃魚刺卡喉嚨?禁止3行為,最佳方式這樣做


今晚廷廷的阿嬤精心煮了一桌菜餚,當中有廷廷最愛的鯖魚,阿嬤精心把魚刺挑掉後,就夾了一塊放到寶貝孫子的碗裡。只見廷廷吃著吃著,突然開始乾咳起來,接著手亂揮,很想大力咳嗽,廷爸廷媽眼見不對,趕緊催吐,並且伸手挖……
 

吃魚刺卡喉嚨,禁止3NG行為



相信上述的行為爸媽一定不陌生,小時候多多少少發生過吃魚刺等異物卡喉嚨的狀況,今天阿包醫生就要來跟大家聊聊當孩子卡魚刺時該怎麼辦?首先要避免以下3種行為:

1.催吐
由於魚刺卡喉嚨時通常已經卡到喉嚨或食道的軟組織,因此無法靠催吐將異物吐出,還可能會因為用錯力使得魚刺卡更深。 (編輯推薦:最實用5個生活秘技!秒去秋刀魚刺、胡椒鹽結塊快速回復)

2.吞其他食物
部分爸媽認為若是卡魚刺,只要再吞下白飯、麵條等食物,就可以將魚刺一起帶走進入體內,然而若是已經卡進魚刺不可再進食,以免使魚刺被其他食物擠壓卡得更深,也可能會使魚刺掉入其他地方並卡住。

3.喝醋
若要使魚刺軟化需要在醋中浸泡一段時間才會軟化,而喝醋的濃度和份量都不足,因此也沒有效果。

最佳方式是緊急送醫
那麼該當孩子卡到魚刺時該怎麼辦呢?最佳的方法是緊急就醫,一般來說若是卡在喉嚨,醫師會利用目視或喉頭鏡確認魚刺位置並夾出,若是更深入的位置則會用胃鏡的方式取出。

小叮嚀
想跟爸爸媽媽說,卡到魚刺時千萬不要緊張,一般來說緊急就醫由醫師取出即可,通常可以將傷害降到最低,也不易有其他併發症喔!

mi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健康醫療網/記者林怡亭報導】今年68歲的K先生,因解尿不順至醫院就診,泌尿科醫師發現,患者攝護腺特異性抗原指數高於正常值近70倍,安排切片檢查後報告顯示為攝護腺癌,隨後經磁振造影後也發現儲精囊、骨盆腔淋巴結及骨頭等都有轉移病灶,診斷為轉移性攝護腺癌。

mi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mi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比脂肪肝更嚴重的脂肪胰!改掉2個習慣,別當胰臟的慣老闆
【早安健康/蕭捷健(三樹金鶯診所體重管理主治醫師)】 

Lancet:體重降低15%,就能逆轉糖尿病!



糖尿病能不藥而癒,聽起來是不是很像江湖郎中的話術?一直以來,我們對糖尿病的印象,就是一種藥越吃越多,最後更是要打胰島素的慢性病。但凡有一個醫生說可以不用吃藥,八成是假的。但是朋友們,這可是2018年 Lancet(柳葉刀雜誌)發表的文章,並且被引用在最新一期的台灣醫學雜誌啊!

首圖
難道糖尿病,可以不是慢性病?
 

逆轉糖尿病的研究



馬上來看看這個研究。我們找來306位肥胖並患有二型糖尿病的受試者,其中病史最久長達六年。我們給予飲食控制計畫,在醫師的指示下逐漸停藥。當體重下降到一定程度後,改成維持體重的飲食。在整個過程都有足夠攝取碳水化合物,並不是生酮飲食。讓我們看看,一年後發生了什麼事? (編輯推薦:糖尿病飲食怎麼吃?發現糖尿病前兆,這些降血糖明星食物快筆記!)

圖表
結果發現,體重減少越多,糖化血色素回到正常,逆轉糖尿病的成功者就越多。
 
  • 體重減少 0- 5公斤的組別,  7% 成功逆轉糖尿病
  • 體重減少 5-10公斤的組別,34% 成功逆轉糖尿病
  • 體重減少10-15公斤的組別,57% 成功逆轉糖尿病 
  • 體重減少 > 15公斤的組別,86% 成功逆轉糖尿病 
 

脂肪胰是關鍵角色



胰島素是由胰腺的Beta細胞所分泌,而脂肪對胰腺是有毒性的。研究發現,有些人在胰腺脂肪含量超過5%的時候,就患有二型糖尿病了。 脂肪肝加上脂肪胰,就是造成糖尿病無法控制的兩大原因,也稱為雙循環理論。

雙循環理論

雙循環理論
出處:台灣醫界Vol. 63 No.6

大家可以看到途中兩個圈圈,這兩個圈圈就是惡性循環的轉輪,造成中間方格「血中葡萄糖濃度上升」的後果,帶著我們的身體駛向深淵。為什麼糖尿病難治,就是因為它的惡性迴圈不止一個,有兩個啊!

mi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肉吃多了體質會變酸?放棄吧!喝鹼性水也「鹼」不回健康
【早安健康/李佳蕙營養師】 

真的嗎?吃的食物會改變身體的酸鹼值?



「不要吃太多肉,容易變成酸性體質,要多吃鹼性食物才會健康!」
「酸性體質容易得癌症,要多吃鹼性食物,喝鹼性水!」
「你就是酸性體質,才容易被蚊子叮!」

這些話你一定聽過,深植人心,甚至覺得酸性體質不健康,努力攝取鹼性食物、鹼性水,讓身體『鹼』回來,就能變健康,不過很遺憾,這是假的!
 
沒有酸鹼體質!!

沒有酸鹼體質!!

沒有酸鹼體質!!

絕對沒有酸鹼體質這一回事,很重要,所以要重複三次!

人體的血液酸鹼值會自動調節在pH 7.35-pH 7.45,根本不可能因為吃進的食物而改變身體酸鹼值,會超過pH 7.35-pH 7.45範圍就是疾病引起,大多為重病狀態了,低於pH7.35會酸中毒,亦會發生敗血症、心肌缺氧、休克…等,而高於pH7.45會鹼中毒,容易出現心律不整、四肢麻木、刺痛…等。

所以不管吃進任何酸鹼性食物,對「正常人」而言,身體都能透過呼吸、腎臟調節,讓身體維持在pH 7.35-pH 7.45範圍。舉例來說,人體的體溫亦是恆定調節,範圍約為36.5℃-37.5℃,並不會因為你喝一杯熱水,體溫就上升,甚至喝一杯冰水,體溫就下降;因為體溫是恆定調節,超過調節溫度就是生病了!

同理可證,酸鹼體質的謬論更是不可能!身體有自我調節功能,放心吧!你的身體沒有那麼脆弱,區區的酸性食物不會出事,就算真的生病,喝鹼性水也沒有任何幫助! (編輯推薦:喝檸檬汁改變酸性體質?她顧養生卻喝到胃食道逆流!)

以上推翻了酸鹼體質,至於容易被蚊子叮咬,當然與酸性體質無關,蚊子主要是偵測二氧化碳濃度及溫度,呼吸會吐出二氧化碳,所以臉部是常被蚊子叮咬部位,還有體溫較高的人(例如:孕婦、小孩)亦容易吸引蚊子叮咬,而擦香水、易流汗、體位重,都容易吸引蚊子叮咬。

看完以上文章,請各位告訴周遭的親朋好友,酸鹼體質是不可能吃出來的,就當作日行一善!提出酸鹼體質理論的作者,已經於2018年遭罰1.05億美元!別再用酸鹼食物來看待自己的身體了!

mi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大番茄屬於蔬菜類;小番茄屬於水果類,有些人可能會認為是老生常談,但營養師在門診中發現,仍然有很多人不知道這個事實!

 

mi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掉髮、濕疹、腦霧都改善!你該戒了9大最毒「美食」
【早安健康/潘茉‧吉波拉(作家、演講家、健康教練)】 

進行自我食物評估



我們很難弄清楚神祕症狀和所吃食物之間的關聯,但一旦你能搞清楚兩者間的因果關係後,就是很大的解脫。以下是最常被提到的,在去除標準美式飲食後將會減輕或消失的一些症狀:
  • 極度疲勞
  • 消化問題
  • 身體痠痛和疼痛
  • 不良的睡眠
  • 腦霧
  • 掉髮
  • 情緒問題(憤怒、焦慮或憂鬱)
  • 麻木或刺痛
  • 慢性皮膚狀況(皮疹、青春痘〔又稱痤瘡〕、濕疹或乾癬)
  • 無法減重或增重

你有哪些狀況呢?若有,我很高興能讓你看到食物選擇會怎樣影響你的健康。如果這些症狀對你來說都很陌生,很有可能是你已經選對飲食,或是你的毒物桶尚未達到臨界點。現在是最佳時機來檢視你所吃的食物,以便處理自體免疫問題。

思考以下說法並從 0 到 3 標示你的回應,0 代表從不/不符合/不同意,1 偶爾,2 通常如此,3 代表總是如此
 
  • 我吃含麩質的穀物,或可能受麩質汙染的穀物(麥、裸麥、大麥、米、燕麥、高梁、小米和蕎麥。)
  • 我吃穀類(藜麥、莧菜、米等。)
  • 我吃加工(包裝)、油炸或速食食品。
  • 我吃傳統動物乳製品。
  • 我吃傳統養殖的肉或魚。
  • 我吃傳統種植的水果和蔬菜。
  • 我吃植物油,如芥花油(菜籽油)、玉米油、葵花籽油、紅花油及大豆油。
  • 我吃人造奶油或起酥油。
  • 我吃黃豆產品。
  • 我吃糖。(任何類別,包括果糖、蔗糖、蜂蜜、龍舌蘭糖漿、楓糖漿等。)
  • 我用人工甘味劑。
  • 我喝未經過濾(自來水)的水。
  • 我吃基因改造的食品。
  • 我每週喝三種或多種酒精飲料。

分數加總:———————

食物分數解答
 
  • 0:你是個飲食典範。繼續保持這個良好習慣。
  • 1~6:如果你有不良的系統或自體免疫問題,食物是可能的觸發因素。
  • 7~10:如果你有自體免疫問題或想要預防自體免疫問題,食物很可能是觸發因素。
  • 11+:如果你探索如何逆轉或預防自體免疫狀況,食物非常可能是觸發因素。

不管你的分數是多少,好消息是你取得了食物與惱人症狀之間可能有關聯的覺知。儘管在智性上瞭解了食物和你的感覺之間的連結,是一個好的開始,但實際親身體驗這些連結則會讓你徹底改觀。

大量的科學研究將有毒食物與發炎相連結,發炎是多數疾病(包含自體免疫失調)的先決條件。但也有很多科學研究將滋養性食物與治療相連結。讓我們先來看看壞消息,再深入探討好消息。

去除標準美式飲食食物

最常見的觸發食物對任何人都具有致發炎性和毒性,尤其是對具自體免疫狀況易染病體質的人。這些食物會促成發炎和腸道菌群(菌叢不良)的失衡,破壞腸道(腸漏)以及血腦障壁(leaky brain,腦漏)的結構完整,產生營養不足,造成粒線體功能異常及免疫系統障礙。如同我們在本章前面所學的,任何會傷害腸道的東西,就會傷害到免疫系統。

標準美式飲食的特點是,食物或是看來像食物的物質,受到化學方式改變或採某種方式生產,以延長食物的保存期限,而非支持人類的健康生命。

在大多數包裝產品和速食中所發現的加工食品,含有高度加工的油品、人造和玉米基底的甘味劑、精製穀物、化學防腐劑及添加物,以及高度加工的白色食鹽。 (編輯推薦:加工食品讓肥胖相關癌症風險提升,瘦子也不例外)

加工食物不是為了促進健康而製造的,而是為了便利性和利潤。悲哀的是,它們會促進發炎、增加血糖、促成胰島素阻抗和肥胖症,也會導致癌症和自體免疫性。

這些有毒的「食物」和像食物的物質,在健康的飲食中絕無容身之處。我希望,你在知道有毒的食品在身上造成的效果後,會決定全面拒絕這些它們。

若要達到活躍的健康,你必須跟有毒的「食物」道別,轉而擁抱助你茁壯的滋養食物。只要你一開始行動,很快就會瞭解到「為健康而吃」與典型的限制性飲食不同,「為健康而吃」是要吃得豐富而不是剝奪;你會將少樣又具傷害性的標準美式飲食,以多樣又滋養的食品來取代;你會把以玉米和麩質為基底的垃圾食物,換成以往從未考慮過的健康新選項;而且你會把每週飲食習慣大改造成包括了比過往更多的營養豐富、口味多樣的食物。很棒吧?那就讓我們來瞧瞧這些大壞蛋們。

mi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檢視相片

mi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