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健康醫療網/記者林怡亭報導】失智症是一種認知退化的疾病,在眾多的失智症患者中,阿茲海默症和巴金森氏症的病患人數最多,帶給家庭與社會上的壓力也最大。為紓解照護者的壓力,臺中市政府衛生局與RBI瑞金抗齡照護研究教育基金會舉辦「過暮不忘照護紓壓講座」,臺中市政府衛生局心理健康科黃敏慧科長表示,很多事理解就不會恐懼,心理健康科網站有量表可以協助檢測,以瞭解認知功能及心理情緒的健康狀況,有需要可以撥打1925安心專線。
出現疑似失智症狀 應盡快就醫治療
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科陳安芝醫師指出,當家人有經歷過的事情全忘掉、慢慢不能依照口頭或文字的指示進行反應、不會使用筆記或其他方法協助記憶、對事情的判斷力降低、不知道或否認自己有健忘等情形出現,就可能有失智的跡象,應到醫院診斷,及早發現及早治療,以延緩疾病持續惡化。
當被診斷是初期失智時,若過了1-2年狀況都持續,是否有可能是誤診?陳安芝醫師回覆,若是確診是典型的阿茲海默症,腦部功能就會一直惡化,但是長輩有時可能因身體出現一些狀況,出現暫時功能失調,醫師依當時臨床症狀,會診斷為失智症初期,但是,如果症狀1-2年沒有惡化,就可以排除是失智症,然而若是診斷為失智症中期,患者的症狀會持續惡化,比較不會誤判。
照護者壓力主要來自4地方 紓解壓力從轉念開始
失智症照護是漫長的歷程,台中科大美容科黃宜純教授的媽媽也是一位失智症患者,13年的照護經驗,她了解照護者的壓力可能來自於其他家人關心卻不用心的詢問、實際照護壓力、長期時間壓力、求好和求強的無形壓力,因此照顧者一定要學習用好心情面對,先把自己照護好,才能有餘力去照護家人。
對此,黃宜純教授建議,照護者遇到壓力時,可以問自己可不可以解決?可不可以面對?或用第三者的心情看待,從解讀、分解壓力源,找到解決方法,或是在自我對話的過程中,用不同的視角去面對,學習與壓力共處。
營養均衡有助延緩腦部功能退化 水量攝取及體重莫輕忽
飲食均衡為失智症照護最具挑戰性的一環,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陳盈汝營養師分享,營養均衡有助延緩腦部功能退化,但失智症者在不同時期會有不同的飲食問題,包括攝取的食物種類減少,導致維生素B缺乏、可能有吃過卻忘記、飲食喜好逐漸改變或拒食或過食等現象,所以照護者準備飲食除了要注重營養均衡和多樣性之外,務必監測被照護者的水量攝取及體重,根據歐洲靜脈暨腸道營養醫學會對老年人之飲水建議,女性為1.6公升/日,男性為2公升/日,有腎臟或心臟疾病者則需另外評估飲水量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