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i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防白髮失智的不老秘訣!每周2次,三周血管年輕30歲
【早安健康/張維庭編譯】早晨照鏡子時,發現臉上又多了一條皺紋、一個斑點;閱讀書報或是滑手機時發現拿得近反而看不清楚,開始有老花眼、腹部和上臂充滿贅肉;上下樓梯時又喘又累,感受到得體力衰退......隨著年紀漸長,從全身各處都會逐漸出現老化的症狀,然而很多人同樣都是50歲,為何無論是外表還是體力都大不相同呢?這與血管年齡有很大的關係!透過HSP健康法,改善肌膚、血管年齡,預防老化! 

白髮、健忘以及外表老化 都是血管老化影響養分輸送 

過了中年之後,雖然年紀相同,卻可明顯看出外表的差異,有的人隨著年齡長出皺紋、斑點更加明顯,有的人雖然沒特別保養,卻仍有著一副好皮囊,沒甚麼皺紋、肌膚充滿彈性,而日本修文大學健康營養學部教授伊藤要子指出,肌膚的年齡與血管年齡成正比,因此外表年紀看來較大的人,血管老化也較嚴重。 

日本愛媛大學副教授伊賀瀬道也醫學博士表示,血管負責輸送營養和氧氣給全身的細胞,如果血管老化,就會讓血液無法順利循環,導致全身細胞的衰退。不只皺紋、斑點,老花、白髮、健忘、肥胖、體力衰退,全身的老化都與血管有關。 

《血管年齡檢測法》 

用手指捏住另一隻手的食指指甲,壓迫5秒鐘,放開後指甲應該會立刻恢復血色,如果需要2秒以上才能復原,就有血管老化的可能性。 

HSP能修復細胞、阻止血管老化 提高肝機能防失智 

高膽固醇的飲食以及高血壓,是造成血管損傷的原因,一旦血管失去彈性,就會產生動脈硬化。這時,可透過HSP來補救。HSP(Heat shock proteins,熱休克蛋白)能夠修復細胞,對抗血管老化。 

HSP是一種出生時處於高峰的物質,數量一路減少到20歲,到了60歲時,又會面臨一次急遽減少。因此傷口逐漸變得不容易好、容易感到疲勞,都是HSP減少的徵兆。而透過增加體內的HSP,能達到修復血管、美肌、提高肝機能以及預防失智等種種好處。 

mi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/台北報導】有著「男性第一腺」之稱的攝護腺,需要靠平時保養,才能減緩攝護腺肥大及預防攝護腺癌。聰明吃,或許也有助於保護攝護腺,其中常被點名的是茄紅素、薑黃素兩者是男性保健不錯的選擇之一。但是,食物再美味營養,如果烹調少一道功夫,養生效果仍然會大打折扣!

檢視相片

mi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一天喝一匙,不節食也能一個月瘦2.6公斤!
【早安健康/陳建甫編譯】過去我們都認為油就是肥胖之源,事實上在20年前的美國飲食指南也提醒民眾,應該盡量控制任何油類的攝取量,但是現在則修改為建議「積極攝取魚類及植物性油脂」。 

而常見的油又可以分成四類: 

1. 飽和脂肪酸:常見如豬油、奶油等常溫時呈現固態的油脂。 

2. Omega-9(ω−9)脂肪酸:常溫下呈現液態,常見如橄欖油、芝麻油等。 

3. Omega-6(ω−6)脂肪酸:常溫下呈現液態,常見如玉米油、大豆油跟沙拉油等植物性油脂。 

4. Omega-3(ω−3)脂肪酸:常溫下呈現液態,常見如亞麻仁油、紫蘇油、青背魚(如青花魚、鯡魚、竹筴魚等)的魚油、奇亞籽油等。 

這些油類1公克的熱量都約為9大卡,而後兩類由於人體無法自行合成,也成為人類必須攝取的油。 

日前,日本NHK電視台節目邀請女藝人近藤久美子進行測試,讓她在一個月內每天攝取一匙富含Omega-3的紫蘇油,期間不但毫無飲食限制,近藤甚至還餐餐外食,大吃大喝。結果她卻在一個月內減去了2.6公斤,腰圍也少去了5公分,而體內脂肪則是中性脂肪下降了24毫克/分升,內臟脂肪面積也小了4.4平方公分。 

為什麼只是飲用Omega-3脂肪酸能夠有效減脂呢?日本代謝症候群研究權威伊藤裕教授表示,原因就在於它能阻止肝臟合成三酸甘油脂,除此之外也能控制血壓,讓血液循環通暢,進而達到降低血脂的效果。 

除此之外,京都大學河田照雄教授則表示,攝取這類油脂還能活化肌膚的微血管,甚至抗發炎、讓身體不容易過敏。除了油品之外,其實從魚類中就能輕鬆攝取Omega-3脂肪酸,一隻100公克的竹筴魚就能輕鬆滿足人體一日所需。 

 

mi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(中央社記者張茗喧台北6日電)近年台灣吹起路跑風,網路上也傳出運動前後補充營養,有助燃燒熱量、減肥。對此,醫師表示,若跑步時間不到1小時,不必額外補充營養,否則恐讓減重效果大打折扣。

長庚醫院復健科醫師王思恒今天在記者會中表示,路跑屬於中高強度有氧運動,會消耗掉相當多的熱量,因此許多長跑運動員在比賽前都會大量補充碳水化合物,有點像「加滿油再上路」的概念,不過,並不是每一種路跑賽事都需要做賽前補充。

mi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mi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人人身上都有癌細胞!每天做3件事幫身體大掃除
【早安健康/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韋朝榮】久咳不癒、解黑便、胃痛不止,會是癌症嗎?目前,台灣每年有九萬以上的民眾,被診斷出罹患癌症,如何早期發現這不速之客?哪些養生法,有助於拒癌?

人人談之色變的癌症,隨著醫學進展,越來越像高血壓、糖尿病等慢性病,有機會被早期發現、穩定控制病情,但在新聞中,卻又時常看見經濟相對寬裕、社交活躍的名人,平常身體健康,只因身體不適就醫,旋即發現罹癌,在很短的時間內,病情進展快速,為什麼會這樣呢? 

首先我們要釐清的是,很少看醫生,就代表身體健康,從來不生病嗎?還是對於身體的警訊,太習以為常,原本該定期回診受檢的異常,從沒有好好放在心上,才會錯失治療的先機?或者,連最基本的健康檢查,都已經好幾年沒做過? 

臨床上做癌症分期時,主要是依據三個重點,包括腫瘤大小、有沒有擴散到淋巴結、是否有轉移到其他器官。通常,癌症要出現症狀,大部分是腫瘤大到相當的分量,或者已侵犯到其他組織器官,因此,等到有異常症狀,才被篩檢出來的癌症,常常比做健康檢查時篩檢出來的癌症,平均期數較高,其治療複雜度也高,治癒率相對較低。 

以台灣資料為例,女性子宮頸癌的癌前病變及零期,治癒率是一○○%,一期的治癒率是八○%。而透過健康檢查篩檢出來的子宮頸癌患者,有九成九是屬於癌前病變及零期、一期的早期患者,這個階段在透過非健康檢查篩檢出的個案,則只有五成左右。 

到底哪些癌症可透過預防篩檢早期發現?哪一類癌症跟家族史、個人病史的關聯性較高?本週由專精癌症預防篩檢的韋朝榮醫師,分享預防癌症悄悄近身的日常養生之道。 

腫瘤位置,影響發現早晚:若在大腸窄處,較早有異狀 

大腸癌、肺癌肝癌、女性乳癌等等國人前十大癌症,若是等到解黑便、久咳不癒、黃疸解出茶色尿、摸到乳房腫塊,才發現罹癌,通常期數較高。 

癌症能否早期發現,也跟癌症的生長位置有關。以國人常見癌症第一名的大腸癌為例,大腸是呈ㄇ字形,最靠近小腸的升結腸管徑最粗,之後的橫結腸、降結腸、乙狀結腸、直腸,管徑會越來越窄。如果,大腸癌是發生在靠近肛門的直腸,很容易會觀察到有便血或大腸形態改變,若患者本人有警覺心,會比較容易發現異常;但如果腫瘤是發生在管徑最粗的升結腸,通常要長得相當大,才有機會察覺不適。 

別忽略個人病史:有肝炎、肝硬化,易罹肝癌 

由於台灣人的大腸癌,約有九成是由腺瘤狀息肉,進展成大腸癌,現在,不管是運用健檢的糞便潛血檢查,或進一步的大腸鏡檢查,對於無症狀的大腸息肉、大腸癌,都能透過早期篩檢,有效降低死亡率。

而包括乳癌、肝癌、子宮頸癌、胃癌,也有不錯的篩檢工具,就連以往用X光無法有效篩檢的肺癌,改用低劑量的電腦斷層後,也可提早發現異常。 

因飲食西化,逐漸上升的子宮體癌,常與子宮肌瘤難以分辨,光靠超音波掃描,可觀察區域較小,較易受骨盆腔內臟間的空氣干擾清晰度;若改用磁振造影的影像學檢查,則可觀察到腫瘤的全貌,精確計算大小及體積變化,也能看出腫瘤內部,是否有因血流供應不足引起的壞死,更能清楚診斷。 

當然,會不會得癌症,家族史、個人史,扮演相當重要角色,像乳癌、大腸癌、卵巢癌是與家族史較有關的癌症。 

而本身有慢性B型肝炎、C型肝炎、肝硬化的患者,罹患肝癌的風險較高;曾感染人類乳突病毒的患者,未來罹患子宮頸癌的機會較大;感染胃幽門桿菌、嗜食醃製食品,則與胃癌有關,都要更注意相關疾病治療,並定期做健康篩檢。 

每天運動三十分鐘:免疫力夠強,就能殺癌細胞 

事實上,人人身上可能都有癌細胞,當免疫系統正常運作時,就有機會及時掃除變性的癌細胞,維持健康。例如運動,建議每天規律做三十分鐘,強度達到「可以講話、無法唱歌」就足夠了,這不僅能控制肥胖,且可增強體適能,有助增加人體免疫力。當身體免疫功能好,就可把已變性的細胞,包括癌細胞在內,在其坐大前消除。在高階的影像檢查上,也可清楚看到有運動習慣的受檢者,腦心血管確實較健康。 

肥胖及飲食西化,也會增加罹癌機率。依流行病學調查,癌症跟嗜吃紅肉、偏愛油炸及高油脂食物有關。以大腸癌為例,當健康檢查發現有腺瘤狀息肉時,除了切除息肉,避免進展成大腸癌外,也會積極建議受檢者,減少高油脂、紅肉、加工及醃製食品的攝取量,並且增加高纖食品的比例,像十字花科蔬菜、含天然花青素、茄紅素、胡蘿蔔素的彩色蔬果,及全穀類食物等,都可適量食用。烹調盡量簡單,不要為了追求美味,使用繁複、精緻的料理手法,以免無意中增加了高脂或人工添加劑的攝取量。 

預防癌症3秘訣 

既然人人有癌細胞,罹癌時為何要治療?因為癌細胞的惡勢力,已大到威脅生命,讓人無法存活。平日應好好養生,避免讓身體成為癌症的沃土。 

1.每天規律運動30分鐘,有助提升免疫力,清除壞細胞。 

2.油炸、高油脂的西化食物、牛肉等紅肉,攝取宜節制。 

3.適量食用含天然花青素、茄紅素、胡蘿蔔素的彩色蔬果。 

mi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產後餵乳摸到硬塊 小心恐是乳癌

懷孕期間罹患乳癌機率與一般人相同,尤其懷孕時,因乳房脹大,較不容易發現乳房硬塊,臨床上,往往患者發現時,都已邁入晚期。

mi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你知道嗎?腰圍過粗非小事,當心糖尿病、高血壓等疾病風險增。台北市衛生局表示,腹部肥胖的民眾,罹患「代謝症候群」風險是一般人的4至6倍,調查顯示,健康腰圍是男性不超過90公分、女性不超過80公分,但根據調查顯示,18歲以上民眾對腰圍警戒值認知程度平均正確認知率卻不到6成。

mi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(健康醫療網/記者吳珮均報導)

mi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