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二○一六桃園地景藝術節昨天登場,即日起在新屋主展場、八德副展場分別開展到廿五日。新屋石滬、八德陂塘及國內外藝術家生態創作,將引領民眾了解桃園地景特色及社區投入營造故鄉的成果。
![桃園地景藝術節活動圖表 圖/聯合報提供 桃園地景藝術節活動圖表 圖/聯合報提供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s.yimg.com/bt/api/res/1.2/Wof9P8K_5wOG9Df_3XdKXw--/YXBwaWQ9eW5ld3NfbGVnbztxPTg1O3c9NjMw/http://l.yimg.com/os/publish-images/news/2016-09-10/9abb52f0-76fd-11e6-9e75-55b0a7788242_-37-3.jpeg&width=630)
桃園市府文化局長莊秀美說,今年的地景藝術節以石滬、陂塘、海岸和自然生態為核心,在地居民歷經一年多醞釀,由卅二組藝術家團隊現地創作,或是和居民協作卅七件藝術裝置,無論在新屋或八德都可欣賞到。
「地景藝術節是市民參與打造桃園的文化運動。」市長鄭文燦說,將邀請國內外友人到桃園,感受獨特人文、自然景觀與藝術作品融合的火花。
![日本藝術家藤井芳的《DOROBOT》,以廢棄水塔與竹編造出現代感機器人。 記者楊萬雲/攝影 日本藝術家藤井芳的《DOROBOT》,以廢棄水塔與竹編造出現代感機器人。 記者楊萬雲/攝影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s.yimg.com/bt/api/res/1.2/Eo359SGZYxud0DGaS1aL4A--/YXBwaWQ9eW5ld3NfbGVnbztxPTg1O3c9NjMw/http://l.yimg.com/os/publish-images/news/2016-09-10/734f2930-76fd-11e6-9e75-55b0a7788242_-37-2.jpeg&width=630)
地景藝術節是桃園潛力觀光亮點,透過社區參與,展現在地特色和環境永續。遊客可沿海岸線漫遊新屋,欣賞永安漁港、綠色隧道等風光及裝置藝術,或走進社區體驗村落風貌;也能優游八德陂塘公園。
![國內藝術家林舜龍以特殊竹造捆紮工法打造《永生海》。 記者楊萬雲/攝影 國內藝術家林舜龍以特殊竹造捆紮工法打造《永生海》。 記者楊萬雲/攝影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s1.yimg.com/bt/api/res/1.2/bd9jf.dX.2Z1WNLWvZyZBg--/YXBwaWQ9eW5ld3NfbGVnbztxPTg1O3c9NjMw/http://l.yimg.com/os/publish-images/news/2016-09-10/cf8fcc90-76fd-11e6-9e75-55b0a7788242_-37-4.jpeg&width=630)
在地《戀戀八塊厝》劇場,呈現桃園多元族群文化,在地信仰三官大帝、土地公都成為劇情角色,還有擬人化的陂塘精靈王國豐富內容,當地大安社區居民演出劇中農民及漢人八姓。
鄭文燦認為,民眾的集體創作也很有意義,可和藝術家共同打造無圍牆美術館,展現桃園源源不絕的創意能量,地景藝術節過後,桃園將會變得更不一樣。
![地景藝術作品《福求花》,以台灣海邊灘岸常見的漁業廢棄物「浮球」為創作主體。 記者楊萬雲/攝影 地景藝術作品《福求花》,以台灣海邊灘岸常見的漁業廢棄物「浮球」為創作主體。 記者楊萬雲/攝影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s2.yimg.com/bt/api/res/1.2/2eumgBigKNdh6kEpu_JYaw--/YXBwaWQ9eW5ld3NfbGVnbztxPTg1O3c9NjMw/http://l.yimg.com/os/publish-images/news/2016-09-10/3b7e8690-76fd-11e6-9e75-55b0a7788242_-37-.jpeg&width=630)
新屋愛鄉協會和台大博士何俊賢推出「福求花」創作,以台灣海邊灘岸常見的漁業廢棄物「浮球」,在地居民一刀一槌、慢慢鑿出花瓣雛形,再以水性環保漆反覆上色,裁切出根、莖、葉、蒂,最後才能組成全株花朵。居民們都說「自己創作才知道辛苦,也更懂得珍惜」。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