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中國時報【(執筆:賴至巧)】
車行入龍崎山區,順著蜿蜒小路來到了一處恬靜的三合院,一家沒有招牌的餐廳隱身於此。這家餐廳走時下最夯的無菜單預約路線,食材是友善耕作的農作品與放養的肉品,3月初試營運即有不錯成績,背後靠的是崑山科大一群公廣系學生的創意和熱血。
年輕志工彌補了龍崎的老化,有一小群人似乎與這裡特別投緣,人還沒畢業卻打定主意留下,一同守護龍崎。崑山科大公廣系大三學生陳信恩、楊毓琪、王顗翔等8人,時常到居民黃瓊惠家,一開始只是吃喝玩樂,後來愛上田野生活,遂認真思考創業,說服她開餐廳。
黃瓊惠是退休美術老師,對鄉下情有獨鍾,在南部各處找了4年才落腳龍崎這處老厝。她樂見這群年輕人在自家忙進忙出,也將手藝傾囊相授。她說,「我就是喜歡做東做西,但又不喜歡人家跟我講要煮什麼,無菜單菜廳正合我意。」
這群來自各地的年輕人把這裡當第二故鄉,到處比賽積攢創業基金,農耕常識更是從零學起。從去年10月他們開始嘗試種各式蔬菜,堅持不灑農藥,肥料用的是院子裡的雞糞。王顗翔家住野柳,爺爺還是船長,他笑說「沒想過投入社區營造,更沒想過會跑來台南種田!」。陳信恩表示,自己真正動手作了才體會農夫的辛苦,年輕人創業一定會有被質疑,但無論失敗或成功都是很好的經驗。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