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近來正夯的雷神巧克力,到每口要價百元上下的精品巧克力,不論平價或高價,一樣都有「陷阱」。讓巧克力達人細說分明,業界不可說的祕密,就此公開!
可可豆→巧克力磚
陷阱一:現成的巧克力磚,來源與風味難以完全掌握!
從量販、超商到精品百貨都有巧克力的蹤影,價差高達數10倍。但全球只有不到15位巧克力工藝師,是從尋找可可豆開始,自行烘焙、碾磨至成品;其它品牌多是從廠商進口的巧克力磚開始製作,一般稱為「巧克力融鍊師」,僅將巧克力融化後再製,無法完全掌握來源與風味。
Marie說,製作巧克力的關鍵兩步驟,一是在產地的發酵時間,二是烘焙技術。巧克力約有300至600種風味分子,巧克力工藝師得靠技術將不同的特性誘發出來,展現不同的產地滋味。這是取自巧克力磚,無法做到的事。
巧克力也有添加物
陷阱二:不溶於手、無須冷藏保存,都可能添加其他油脂!
巧克力取自可可豆,可可脂含量約50%,但為了讓巧克力成本降低、更容易保存,業者開始添加油脂,好一點的用葵花油、棕梠油,或更甚者,用含有反式脂肪的人造奶油。這些製品可延長巧克力的保存期限,且不需冷藏,但美味、健康大大減分。
達人說,好的巧克力得保存在14至18度間,因此判定標準之一,可視店家是否設冷藏櫃保存。若購買途中保溫不當,巧克力融化,代表結晶狀態被改變,也有可能成為不良品,建議可重新熔解或不再食用。
巧克力的分類
陷阱三:愈是美型美色,愈要小心含糖過高!
巧克力約略可分為黑巧克力、純黑巧克力(Dark chocolate)、牛奶巧克力(Milk chocolate)、純白巧克力(White chocolate)。白巧克力不含可可粉,僅有巧克力油脂及牛奶,只有淡淡的可可味和濃郁的奶香,口感與一般巧克力不同。
留言列表